圖2 intra-site CoMP和inter-site CoMP示意圖
在協作多點發射(對應下行CoMP)中,按業務數據是否在多個協調點上都能獲取,可以分為協作調度/波束成型(Coordinated Scheduling/Beamforming,CS/CBF)和聯合處理(Joint Processing,JP)兩種。對CS/CBF而言,業務數據只在服務小區上能獲取,即對終端的傳輸只來自服務小區(Serving Cell),但相應的調度和發射權重等需要小區間進行動態信息交互和協調,以盡可能減少多個小區的不同傳輸之間的互干擾。而對JP而言,業務數據在多個協調點上都能獲取,對終端的傳輸來自多個小區,多小區通過協調的方式共同給終端服務,就像虛擬的單個小區一樣,這種方式通常有更好的性能,但對Backhaul的容量和時延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種常見的CS/CBF方式是,終端對多個小區的信道進行測量和反饋,反饋的信息既包括期望的來自服務小區的預編碼向量,也包括鄰近的強干擾小區的干擾預編碼向量,多個小區的調度器經過協調,各小區在發射波束時盡量使得對鄰小區不造成強干擾,同時還盡可能保證本小區用戶期望的信號強度。
在聯合處理方式(JP)中,既可以由多個小區執行對終端的聯合預編碼,也可以由每個小區執行獨立的預編碼、多個小區聯合服務同一個終端。既可以多小區共同服務來自某個小區的單個用戶,也可以多小區共同服務來自多小區的多個用戶。
如圖3所示是不同CoMP類型下的性能增益,仿真條件按照3GPP TR 36.814規定。可以看出,CoMP技術能帶來顯著的小區邊界和小區平均性能增益。
圖3 DL CoMP增益
目前,CoMP還處在SI階段,對協作多點接收(對應上行CoMP)而言,由于主要影響調度器和接收機,可以通過實現途徑達到,因此目前在Rel.10中沒有標準化。對協作多點發射,由于intra-site CoMP已經可以達到可觀的性能增益,同時又不需要對站點間的X2接口在標準化上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目前intra-site CoMP是標準關注的重點。
CSI-RS的設計也是CoMP的一個標準化重點。為了支持終端對鄰小區信道的測量,在CSI-RS設計時需要盡量保證小區之間CSI-RS的正交性,以及考慮本小區業務信道對測量鄰小區CSI-RS信號強度的影響。
6、中繼(Relay)
Rel.10的Relay技術主要定位在覆蓋增強場景。
Relay節點(RN)用來傳遞eNodeB和終端之間的業務/信令傳輸,目的是為了增強高數據速率的覆蓋、臨時性網絡部署、小區邊界吞吐量提升、覆蓋擴展和增強、支持群移動等,同時也能提供較低的網絡部署成本。
RN通過宿主(Donor)eNodeB以無線方式連接到接入網。RN和宿主eNodeB間的接口定義為Un口,終端仍通過Uu口和RN相連。Un口可以是帶內的也可以是帶外的,帶內是指eNodeB和RN之間的鏈路(Link)與RN和終端之間的鏈路共享同一段頻率,否則稱為帶外。目前標準關注的場景中,eNodeB和RN之間的鏈路與eNodeB和終端之間的鏈路總是共享同一段頻率(見圖4)。
圖4 Relay Network
按照RN是否具有獨立的cellid,3GPP將RN分為兩類:
(1)Type 1 Relay
有獨立的cell id;傳輸自己的同步信道、參考信號等;終端直接從RN接收調度信令,HARQ反饋等,并將自己的控制信道等直接發送給RN;即在Rel.8 終端看來,RN就是一個Rel.8基站,而LTE-A 終端可能可以分辨RN和eNodeB。
(2)Type 2 Relay
沒有獨立的cell id,不能形成新的小區;對Rel.8 終端是透明的,即Rel.8 終端意識不到Relay的存在;可以傳輸業務信道,但至少不能傳輸CRS和PDC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