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網絡發展,用戶體驗要求的提高,無線接入網中通過把小站加入到RAN中,從而實現宏站層面的優化部署,高密度小站的部署是未來網絡的必然選擇。戶外小站的部署更是小站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戶外小站的選址并非易事,這是因為:a). 紛繁快速變化的都市使網絡覆蓋動態變化。b). 城市并非任何地點都具備可接入的光纖或銅線資源。c). 典型的全戶外小站是安裝在街道裝飾物或建筑物表面上,距街道高3-6米,站間距離在50-300米之間;并非理想站址戶外小站接入點具有可視的傳統微波傳輸條件。
愛立信公司基于微波傳輸理論理解和研究,對高頻段6GHz以上,進行了“可彎曲”的微波傳輸技術研究,從而很好地解決了戶外小站接入選址難題。
傳統觀念認為:“只有低頻段(6Ghz以下)才可能實現非視通(N-LoS)傳輸”;“只有OFDM技術才能實現非視通傳輸”; “實現非視通傳輸要使用寬波束天線”。 挑戰傳統觀念的真實情況卻是:“任何頻率均可做非視通傳輸”“任何調制方式均可做非視通傳輸”“窄波束天線增強了非視通微波性能”。
下圖顯示了非視通微波傳輸的三種場景
電波穿透障礙的非視通透射傳輸
電波遇到障礙物邊緣而彎曲的衍射傳輸
愛立信瑞典研究院針對5.8GHz和MINI-LINK 28Ghz設備對比及針對非視通傳輸的測試對照表:
測試表明,高頻段如23GHz,28Ghz以上波段完全可以應用于非視通條件下的戶外小站的接入。
規劃及部署
相比于視通條件下的微波鏈路規劃及部署,唯一需要多考慮的因素就是電波在遇到障礙物的損耗,而這一損耗值與衍射角度,衍射物形狀和材料有關;但這一損耗指標也并非無規律可循??梢钥隙ǖ氖?,用于指導非視通微波鏈路設計的工具是可以期待的。
短距離非視通微波把室外小站的傳輸接入變得無所不能。無論室外小站的站點選擇在任何地點,總可以通過視通傳輸,衍射,反射或透射將小站回傳到移動回傳網絡中。之所以能夠高質量高帶寬非視通傳輸,應該感謝愛立信MINI-LINK 系統的高系統增益,高性能天線及其深度的均衡能力。
MINI-LINK PT作為全球最廣泛部署的多業務微波系統MINI-LINK 家族中的一員。愛立信適時地將其全戶外型分組微波MINI-LINK PT 投放市場。3G/LTE 小站建設和選址要求站點密集,大容量,IP化,環境適應性強,輕便快捷等等。愛立信MINI-LINK PT正是為這一市場需求提供了解決方案。MINI-LINK PT是適用純分組網絡優化的全戶外微波產品,通過微波傳輸原生以太業務。當網絡只需要單個以太連接時,MINI-LINK PT可以快速地部署實施單跳傳輸或端站連接。同時也可以與愛立信其他微波產品MINI-LINKSP/MINI-LINK TN組合部署提供CES TDM業務。
由于MINI-LINK PT 其輕便安裝,無機房要求,低功耗等特點,保證了運營商保持較低的總體擁有成本(TCO)。
可以預見,非視通微波無所不在的接入能力,定向傳輸的抗干擾能力,寬帶傳輸的承載能力以及其全IP的網絡兼容能力將使其成為運營商移動回傳網絡中的戶外小站的接入利器。
作者:潘景勝,愛立信(中國)通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