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要實現20Gbps的峰值速率,主要利用了更大的帶寬和更多的數據流。高頻段容易獲得超過100MHz的連續帶寬,并且高頻段的天線陣子長度短(波長的一半),有利于在合理尺寸的天線上實現多流空分復用(SDMA)傳輸,而波束賦形正是該復用方式的最重要的實現技術。在4G階段,我們使用的智能天線都是采用數字波束賦形技術,該技術能夠獲得較大的天線增益,并且可以支持多流、多用戶的不同傳輸模式(TM)。數字波束賦形的幅度和相位權值作用于基帶(中頻)信號,即發射端工作于進入DAC之前,接受端工作于ADC之后。因此,要求天線陣列數與射頻(RF)鏈一一對應,即每條RF鏈路都需要一套獨立的DAC/ADC、混頻器、濾波器和功放器。當5G大規模陣列天線需要128個、甚至256個陣列之后,就存在嚴重的問題——RF鏈越多需要的尺寸越大、功耗也越大,因此無法滿足實際建網的需要。
數字波束賦形
模擬波束賦形
模擬波束賦形技術將幅度和相位權值作用于模擬信號,在發射端,數字信號(RF鏈)經過DAC之后先由功分器分解為多路模擬信號之后再賦形;在接收端,多個天線陣子的模擬信號先合并(合路器)之后再進入ADC。由于多路模擬信號共用一套DAC/ADC、功分器和混頻器,整個系統的功耗就顯著下降。同時,功放器和濾波器可以細化到每一個陣列,可以采用小功率,但線性度更好的器件來代替。
模擬波束賦形 | 數字波束賦形 |
對模擬(RF)信號進行權值操作 | 對數字(基帶)信號進行權值操作 |
一個收發單元對應一個RF波束,高天線增益 | 一個天線陣列(端口)對應一個收發單元,收發單元多 |
波束賦形具有頻域平坦 | 波束賦形具有頻率選擇性 |
適用于帶寬載波 | 適用于窄帶載波 |
覆蓋性能好 | 容量和靈活性更好 |
功耗低、成本低 | 功耗大、成本高 |
相位偏移設計是關鍵 | 大功率功放實現難度大 |
盡管模擬波束賦形有這么多的優勢,但在5G建網初期仍有可能還是以數字波束賦形技術為主。在已有的移動蜂窩網絡中,天線是無源器件,實現簡單,價格低廉,定位為基站設備的配套器件。但在5G網絡中,天線將成為有源器件,內置有功分器、合路器、移相器、功放器和濾波器等一系列器件,天線的技術含量將明顯提升。天線不再只是簡單的配套器件,而是實現5G網絡性能的關鍵器件之一。
降低功耗和支持具有許多尺寸小的元件的天線陣列的能力被認為是5G商業化的關鍵,目前存在的主要技術難點有:
一、高頻有源器件
高頻、大帶寬的天線主要在衛星、軍用雷達中使用,國內在這方面相對能力較差。美國擁有高頻寬帶濾波器技術、高頻模數和數模轉換器技術全球領先的公司,如LINEAR、Analog、TI、Xilinx等,這些高頻器件一般為IC芯片,也是美國限制對華高技術出口的產品之一。
二、相位噪聲抑制
移相器的處理精度決定了各模擬波束的一致性,對于天線器件的性能有決定性的作用。相位噪聲就是由于移相器的相位、幅度誤差和相位變化引入的。鎖相環(PLL)產生的是寬帶、穩定的相位噪聲,對系統性能影響較大。晶體振蕩器(TCXO)產生的是窄帶、非穩定的相位噪聲,可以通過信道估計給予消除(通過相位噪聲跟蹤參考信號(PTRS))。相位噪聲對于毫米波影響尤為顯著,會嚴重降低系統的頻譜效率。
三、分布式功放
不同于數字波束賦形技術往往采用單一的高功率放大器,其技術門檻高,能耗大。模擬波束賦形技術可以分布式功放器相結合,以多個低功率放大器代替一個高功率放大器,即有有利于降低成本,也能夠提供系統的健壯性。德國的一家研究所開發出了一種以氮化鎵(GaN)技術制造的高功率放大器電晶體。
綜上,5G的天線將與RRU深度集成,并且成為整個系統中比較有技術含量的關鍵器件之一。不管采用哪種波束賦形技術,天線都將與RRU實現一體化——采用數字波束賦形技術端口數量太大需要集成,采用模擬波束賦形技術RRU的部分射頻處理需要下沉到天線而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