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射頻網 (MWRF.NET) 消息:手游神機上分利器,在線電影絲般順滑,點贊剁手火箭刷起,隨時隨地體驗飛一般的感覺。2021年底,中國5G移動電話用戶達3.55億,每4個人中就有一位享受著這樣酷炫的“5G”體驗。這兩年,中國的5G部署成鋪天蓋地之勢。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量996萬個,其中5G基站為142.5萬個,2021全年新建5G基站超過65萬個。
5G的時代洪流正以不可阻擋地勢頭朝我們撲來,與此同時,另一股強大力量也在中國悄然崛起。2020年,國家發改委首次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范疇;“鴻雁”、“虹云”、“天啟”、“天象”等多個低軌互聯網星座計劃陸續推進。2021年4月,對標SpaceX“星鏈”的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注冊落戶雄安新區,成為首家注冊于此的央企。
5G已經如此強大,中國為什么還要大力發展衛星互聯網?借全國科普日(6月29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來聊一聊衛星互聯網。
“先登先占”,搶占有限太空軌道資源
近地軌道資源十分有限,整體只能容納6萬顆衛星。以SpaceX為首的美國公司率先“搶灘登陸”,截至2022年6月18日已發射2706顆低軌衛星。其他國家也都在加快其衛星部署進度,中國在近地面衛星軌道的搶占方面正在積極追趕。軌道資源不可再生,空間軌位戰略價值凸顯。
5G 網絡推動地面物聯網迎來廣闊應用前景,但成本制約其進一步發展,低軌衛星星座在覆蓋范圍、通信容量以及網絡建設等方面有明顯優勢,可與5G互補形成合力,實現天地一體化融合網絡。
此外, 目前中國5G技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在6G技術方面也已經開了個好頭。6G被稱之為“5G+衛星”二者缺一不可,需要的衛星數量非常龐大。目前中國在衛星發射速度上跟美國還有很大差距,這很有可能給未來6G部署帶來威脅。
馬斯克星鏈計劃開啟衛星互聯網風口
互聯網發展至今基本形成了地面光纖網絡、移動無線網與衛星互聯網三種形態。其中,衛星互聯網就是靠衛星來提供互聯網服務。2015 年,馬斯克在西雅圖公布了一個比在火星上種植蔬菜還要瘋狂的計劃,Starlink——星鏈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建設由數以萬計的星鏈人造衛星組成的網絡,使所有衛星連成一個“星座”,為全世界每個角落提供可靠的互聯網連接。
SpaceX 公司將在未來七年內往太空發射 11943 顆通信衛星,這些通信衛星將覆蓋整個地球,為全球幾十億人提供高網速、低延遲、價格便宜的網絡服務。
衛星互聯網與5G互補共依,實現天地融合萬物互聯
有人會問,星鏈計劃會不會顛覆現在的網絡形式,影響5G 的發展?
車聯網和物聯網是星鏈的本質,人們不可能只在信號好的城市里開車,就算是在室內,衛星通信網絡信號還是會有很大的衰弱。而在農村、沙漠、海洋,人們無法建造太多 5G 基站,所以星鏈這類的低軌互聯網的作用是配合 5G 而不是顛覆 5G。
衛星將互聯網信號直接傳送到地面上的網關或用戶終端,這就意味著基礎設施投入要少得多。衛星互聯網的系統延遲也比較少,因為星鏈的衛星大多數分布在 350~500 千米的高度,這比其他衛星要近很多。
同5G相比,衛星互聯網具有廣覆蓋、低時延、寬帶化、低成本的特點,可解決現有世界上超30億人無法使用互聯網,70% 地理空間未實現互聯網覆蓋的問題,與5G網絡形成互補,形成無縫銜接的通信網絡。
衛星互聯網將為5G應用提供更多落地場景
衛星互聯網賦能無人駕駛,將為智能出行帶來下一波革命浪潮。衛星互聯網+傳感器,可加速能源、工業等行業物聯網發展;衛星互聯網還可推動政府、海事、飛機等企業專網的寬帶數據升級。
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創新正在倒逼航天業加速改革。衛星互聯網是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的重要環節,同時作為核心內容被納入了“新基建”的宏大藍圖。如何保證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環節中研發、生產及場景落地等測試需求,R&S將繼續扎根產業應用,與產業鏈“同頻共振”,助力探索中國衛星互聯網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