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羅老師的說法,在外觀審美上T2的全金屬邊框完勝了多處斷點"白帶"的iPhone6,那么我們此次要追問的是T2為了“完美主義”可能付出了怎樣代價?以及T2的實際使用過程中,有哪些建議可以讓T2用戶在相同的條件下獲得更好的下載速率。
——注意:本測試及結論適用于4G下載速率性能,而不包含手機語音通話(如GSM)性能。
鑒于羅老師在多處與iPhone和喬布斯做對比,本次與T2一起對標的是iPhone6。
不愿意看論據的同學,我直接把結論前置了,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同仁,可以往后看測試數據和測試參數。
一、結論:
1. 在4G網絡下使用錘子T2進行數據業務時,建議雙手橫屏握持,此時下載性能要明顯優于單手豎屏握持時的性能——無論你是移動4G還是電信/聯通4G用戶——而這個方法,目前僅對T2有效!
注:受限于信道環境的不同,這個方法并非百試百靈,但從測試數據上看,值得大家一試!
2. 在單手豎屏握持時,全金屬中框天線的T2與帶有“白帶”斷點的iPhone6的差距明顯——這就是金屬邊框作為天線無斷點的代價!
3. 雖然與單手豎屏握持相比,雙手橫屏握持T2通常能改善其4G信號,但改善后的性能與iPhone6橫向對比,仍大多處于下風:T2僅是在TDD Band38上雙手橫屏握持下的表現大幅優于iPhone6,而在其他所測頻段Band3、Band40及其他所有單手(左、右手)豎屏握持時的表現均輸給iPhone6。
分析:可能的原因可以參考我微博中引用的一篇文章“天線干貨系列(二)--金屬外殼天線的前世今生”,在所測頻段T2的天線輻射體可能是左右長邊,當手握持時天線性能發生了劣化,由于全金屬邊框天線是一個整體,與帶斷點的iPhone6相比,無法使用天線切換技術,整體無線性能無法得到改善。
二、測試結果:
1. T2的不同姿態時的下載性能比對:
A. FDD Band3,
B. TDD Band40
2. T2與iPhone6對標:
A. Band 3,雙手L45 :iPhone6勝出
B. Band38,雙手L45: T2勝出
C. Band40,雙手L45:iPhone6勝出
D. Band40,右手P45:iPhone6勝出
E. Band40 左手P45:iPhone6 勝出
三、測試參數說明:
本測試為MIMO OTA測試,與SISO OTA僅關注單天線TRP/TIS性能不同,MIMO OTA更關注多天線條件下終端在特定信道環境下的實際下載速率,參照標準為行標YD/T 2869.1-2015。(說明:人手模型下的測試,并不在該標準規定要求之列。)
1. 測試姿態:
A.雙手握持橫屏45度(Landscape 45),home鍵在右方,簡稱"雙手L45",示例如下:
B. 左手握持豎屏傾角45度(Portrait 45),簡稱"左手P45",示例如下:
C. 右手握持豎屏傾角45度(Portrait 45),簡稱"右手P45",示例如下:
D. 自由空間(Free Space)Landscape45,簡稱"FS L45",示例如下:
E. 自由空間(Free Space)Portrait45,簡稱"FS P45",示例如下:
2. 補測頻段:Band 3(FDD——中國電信、聯通支持),Band40(TDD——中國移動支持)
3. 對比機型:iPhon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