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會對于無線通訊的需求越來越大,全國無線服務用戶數量已經超過10億,其中廣東用戶數居全國第一,目前無線通訊最廣泛的應用當屬:手機蜂窩移動網絡,如3G、4G。4G技術的工作頻段在2.3GHz到2.6GHz,頻率在3GHz以下的頻段通常稱為射頻,即RF;而頻率超過3GHz,我們通常稱為微波,超過30GHz的頻率則被稱為毫米波,而往往人們泛稱的微波也包括了毫米波。
由于射頻信號傳輸距離有限,每個無線基站設備只能夠為幾公里范圍內的用戶服務,因此三大運營商在全國各地安裝了數以萬計的無線基站設備。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多的使用了無線通信服務,包括手機通訊、支付、購物等,無線基站能否安全運行已經開始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此外,隨著數據通訊需求的爆發勢增長,傳統低速數據等業務已經不能滿足各相關領域的通訊需求,逐步將會退出歷史舞臺。
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一個新興市場應運而生,那就是微波通訊市場。微波頻段的頻率更高,波長更短,方向性更強,往往被用于需要傳輸長距離的領域,如衛星通信、航空航天產業。而今,IP電話、多媒體通信、寬帶數據通信已經成為衛星通信發展的必然方向。衛星通信在向陸地無線蜂窩和光纖通信覆蓋不到的農村、邊遠地區發展的同時,也逐步成為海洋運輸、石油開采、野外考察、直播報道等領域的重要通信方式。
而功率放大器一直是衛星通信系統設備中最復雜也最昂貴的部分,功率放大器的設計水平決定了整個系統的性能。目前在高功率微波功放領域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傳統真空管產品,特別是行波管放大器(TWTA)。
作為已經超過70年歷史的傳統技術,真空管放大器的局限性已經越來越突顯:額定工作電壓高,操作安全系數低,系統線性度較差,而最大的弊端是壽命短。隨著砷化鎵、氮化鎵固態技術和功率合成技術的發展,固態功率放大器(SSPA)憑借著其優越的線性特性,在衛星通信系統中替代TWTA將成為一個必然趨勢。
程星通信研發生產的Ku波段功率放大器(以下簡稱Ku BUC)便是這樣的一個趨勢產品,它是業內最為先進的半導體芯片技術和自主研發的3D微波技術(空間合成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實現了微波/毫米波高功率輸出的革命性技術,保證了極高的合成效率,使得小型化的固態放大器產品擁有可與真空管器件比肩的高功率輸出能力。
程星通信研發的Ku BUC覆蓋頻段相當之廣,低至8W、高至400W均可實現,并在國內市場上已有很好的應用。
應急通信方面
2008年汶川地震以來,四川廣電吹響了應對突發自然災害,解決全天候保底通信問題的號角,率先開展了衛星應急平臺系統的建設工作,程星通信為四川省多個地市提供衛星功放設備。
除地震外,臺風也是破壞光纖通信的頭號殺手,廣東地處沿海區域,每年必成為臺風的重災區。前段時間在廣東省某市登陸的臺風,破壞威力巨大,所過之處大片房屋倒塌,林木傾覆,電力中斷,地面光纖通信失靈,整座城市變成一座通信“孤島”,無法與外界聯系尋求救助,危急時刻,裝載程星通信BUC的該市某衛星通信車緊急被啟用,關鍵時刻發揮了最后“救命通道”的作用,為該市抗災安民減少損失做出了巨大貢獻。
程星通信研發生產的Ku BUC除了應用在應對自然災害的衛星通信系統中,還在其他項目中發揮重要作用。
· 支援西藏基礎設施建設,為其提供通信保障· 成為公安消防指揮通信、聯動作戰的重要一環
· 保障安全生產,進行切實有效的監督審查
· 在作戰通信時,保障各級人防行動的實施指揮
發展至今,程星通信研發生產的Ku BUC已經在全國諸多地區穩定應用,并且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定可以取代同類別國外進口產品,將民族品牌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