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技術大中華區RFID及證卡打印機業務負責人 員海
數據驅動型決策對現今的業務尤為重要,這主要是緣于市場形勢、客戶需求和資源每天(有時甚至每小時)都會發生變化。月度、季度及年度預測和規劃存在明顯短板。因此,我們看到了向技術平臺和開放式信息生態系統發展的態勢,這將有助于打破壁壘,使人們能夠實時知悉道路上、天空中、港口處以及供應鏈上最后一公里的情況。除此之外,我們若要避免供應鏈中斷,就必須能夠察覺人眼所無法看見的情況,并以超越人工的速度制定決策。
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對于軟、硬件解決方案的投資都在增加,這些解決方案使企業能夠將運營可視性擴展到企業之外,自動分析當下的情況及其發生的原因,并告知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如何應對。這些解決方案包括現代機器視覺系統、基于云的倉庫管理系統(WMS)、匯總數據以協調流程的軟件即服務(SaaS)平臺,以及自動進行情景分析、決策制定和任務執行的機器人和移動計算平臺。我們正致力于縮小差距,并一勞永逸地打破數據、功能和組織壁壘,以便我們作為社群、行業和經濟體,都能在未來愈發強大。
各類系統和平臺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射頻識別(RFID)是這十年中成果較為豐碩的技術之一。在許多領域,RAIN RFID已不再被視為一種先進技術,而是運營的基礎。有些人認為RFID為工業帶來的變革就如同50年前條碼之于零售業以及最終對供應鏈產生的影響。時間寶貴,因此員工需要能夠快速匯總有關原材料、成品、庫存、運輸中的訂單和移動中的設備的狀態數據。此外,他們還需分秒必爭地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提取具有可操作性的見解,并將其轉化為理想結果。RFID助推了自動化數據采集、工作流程執行和決策制定,相較于其他大多數技術,其規模也尤其突出,這也使其成為當今許多全球貿易問題的解決方案。
RFID的價值在于數據,以及我們對數據標準的承諾
隨著RFID的發展,使用中的標簽數量也在不斷增長。2021年,有超過250億個標簽得以部署。若干年后,我們將看到數以千億計的標簽出現在貨物和設備上。RFID與條碼齊頭并進。如今,條碼總會以某種形式出現在各類貨物、包裝和托盤上。然而,若不采用數據標準,這就會威脅到RFID的使用成效,并導致企業后續無法重新掌控其運營和供應鏈。
若標簽沒有唯一的編碼,并且采用標準的編碼結構,不同的RFID應用將會相互干擾,并造成追蹤及追溯應用的沖突以及數據集準確性的混淆。若托運人使用RFID來追蹤包裹,但包裹內的運動鞋還帶有另一個RFID標簽,那么RFID讀取器如何知曉應該提取哪一組數據向系統報告呢?如果RFID讀取器需要分別報告各項數據給不同的系統,這又該如何實現?正如條碼一樣,RFID 也需遵循數據標準,這樣RFID讀取器才能快速篩選出與當前操作相關的標簽,然后將正確的信息傳輸到正確的系統,以進行實時追蹤和追溯。
不過,數據標準本身并不那么重要。它可以是GS1、ISO、IATA(用于航空行李標簽)、VDA(用于德國汽車),或是RAIN聯盟推出的基于ISO的編碼系統。關鍵在于選擇一種數據標準,并應用于你的整體運營中,理想情況下是在你的整個供應鏈中均使用同一標準。
供應鏈并非止于倉庫或配送中心。對醫院、餐館、零售店和公共安全資產的管理也要像對待進出上游設施的庫存、周轉箱和設備一樣。如果這些最后一公里物流實體發現難以提取由不同編碼標準定義的數據,那么它們可能就會對此不予理會。
條碼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其數據最終實現了標準化。我們找到了一種能夠輕松可靠地識別、定位和認證物品的方法。而如今,我們希望借助技術平臺來重復這一成功的歷史,并且該平臺能夠加速數據的采集,將自動化追蹤和追溯水平推向新高——實現這一切可能還無需人工干預。因此,我們需攜手共進,以一種在不久的未來和長期內都有利于人類的方式來實現數據的系統化。
讓我們先來理解一下打印機和標簽是如何奠定基礎的 —— 即其在生產攜帶準確、可信且可讀數據的標簽方面的作用。基于此,我們可以確定在生產點的物品、包裝和托盤層面上相對更具可擴展性的編碼方式,從而使下游的相關者都能受益于RFID。而我們也能確定一個合適的標簽數據標準。
表面上,RFID的價值或在于能夠比以往更快地對物品進行識別、計數和定位,但實則其核心價值源于其數據質量,這使得我們能夠提前發現生產和履單方面的問題,或起碼防止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如果我們無法從一開始就獲得正確的數據,那么整體的解決方案就會崩塌。因此,讓我們通過構建基于適合各種供應鏈的單一數據標準的RFID解決方案,攜手共創更美好的未來。